强化第一道防线 做好村级信访工作 时间:2006-08-02

  青浦区夏阳街道塔湾村地处城郊结合部,随着青浦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大量土地被征用,加上来沪人员聚集,治安情况复杂,土地征使用、动拆迁、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矛盾突出,村民上访不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塔湾村从加强班子建设入手,认真梳理各种矛盾,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顾所做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发挥班子战斗力,强化第一道防线

  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要找的往往是村干部。村干部是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的第一道防线。塔湾村两委班子调整以后,新班子对群众上访不断的情况进行了反思。社会发展,土地开发利用,村民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是产生信访矛盾的外因;村级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服务不到位,干部在村民中缺乏公信力,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矛盾上移,从而引发村民越级集体上访,这是内因。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要迅速改变局面,就必须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

  1、统一思想,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制定了班子工作目标:“既要发展村级经济,又要确保一方平安;既要消化信访存量,又要尽量避免新矛盾的出现。”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全部下到各村民小组,梳理上访的热点难点问题。党支部书记带头深入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寻找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2、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村级民主管理。一是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村委会干部定期述职,接受村民的评议;二是实行村务公开,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理财小组、公示等形式,将群众关心的财务帐目、收益分配等公之于众。

  3、充分发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推进民主决策。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根据法律规定,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以前许多重要决策都是由村两委班子代替村民决定的,村民缺少知情权,一旦与村民的期望值不符,就会引发矛盾。村委会把土地流转、征地安置、村级实事项目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交给群众决议。2004年,街道对使用土地解决镇保时,许多村的村民对本组镇保方案有异议,上访不断。塔湾村由于政策宣传到位,村民代表会议组织严密,充分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愿,未发生一起上访。

  二、突出重点,着力化解土地征使用矛盾

  塔湾村村民上访的热点是土地征使用问题。为解决问题,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村民家中,听取意见与建议,分析矛盾的焦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宣传用地政策,引导村民合理诉求。班子领导奔走于区、街道等有关部门,经过多次协调,村民的问题都得到了合理解决。

  2005年,塔湾村7个村民小组中有4个小组的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用,其中2个村民小组撤销了建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在前面。一是做好征用土地书面意见征询工作;二是做好土地的丈量确认工作和地上物的清理登记工作;三是换位思考,让村民了解土地征用的相关政策,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四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民主决定村民事务。2005年未发生一起由于土地征使用的集体上访。

  三、以人为本,维护好广大农村群众的利益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稳定工作,必须把维护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塔湾村现有居民5千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来沪人员,随着人口的激增,村里原有的自来水管道设施已无法承受居民的用水量。3组、4组的情况最严重,不但楼上的居民自来水龙头滴不出水,就是楼下居民用水也时有时无,村民们叫苦不迭。村委会干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于2005年上半年对自来水管道进行改建,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塔湾村由原塔湾村和原城建村合并而成。城建村是一个渔民村,村民以捕鱼为生,只有水面,缺少土地。近年来渔业不景气,渔民的生活保障成了问题。经过塔湾村两委班子的努力,征得各小组村民的同意,原城建村的村民全部分插到各村民小组。2005年上海市渔民落实镇保时,原城建村的渔民已通过征地全部得到安置。

  四、推进信访工作示范村建设,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区信访工作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塔湾村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各项制度的完善工作。在硬件设施方面,2005年底,村投资建造了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占地12.6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在办公大楼的底楼,设置了司法调解室和信访接待室。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到:

  一是坚持村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村干部轮流到信访接待室值班,接待群众来访,立足群众,想群众所想,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有村民向村委反映,来沪人员乱扔垃圾,使徐家浜河成了天然垃圾桶,要求村里管一管。村委研究后认为:来沪人员的大量涌入,一方面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卫生管理、治安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必须想办法进行整治。2005年4月,村筹集资金对徐家浜进行全面的整治,恢复了原貌,并新建8个标准公厕,购置10辆垃圾车停放在全村各个固定点。2005年底,建造了来沪人员集中居住点,把来沪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二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较差,对有关政策法规不熟悉的实际,及时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把道理讲清,原由说透,使他们心服口服;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除及时纠正外,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三是加大调处力度。两委班子会议,定期分析本村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研究解决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处置内部矛盾纠纷的力度。村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有8名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信访信息员和各村民小组长,了解掌握本村信访动态,及时向村委汇报,并做好矛盾纠纷源头排解工作。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努力将矛盾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众越级集体上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