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关于提升文化演艺等场所寄存服务的建议
  • 来信日期:

    2023-05-09

  • 信件内容:

    今年以来,上海乃至全国文化演艺市场用火爆活跃来形容并不为过。例如5月7日是“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闭幕日,为满足广大观众热烈的观展需求,上海博物馆举办“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活动,是建馆以来首次24小时开放。还有从电影到演唱会,小剧场脱口秀到经典音乐剧中文版首演等各类演艺活动,高潮叠现,吸引本地乃至外地、外国的观众人群纷至沓来。 一方面,我们为文化演艺活动的人潮涌动而欣喜,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观众在参展观演时的不便。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是现在文化演艺场所的小件物品临时寄存服务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主要情况有: 1、 除了部分大型专业剧院或为特定观众保留外套衣物的寄存服务外,绝大部分中小演艺文化场所并不提供寄存服务。 2、 本地观众下班购物后、外地观众携行李前往文演场所,碰到随身的物品、行李无处无法寄存,但又不能带入场所的尴尬。 3、 部分场所有自助存物柜,但并无明显提示,同时存物柜尺寸一般都在50厘米见方以内,使用限制性大。 4、 寄存服务的收费、责任等缺乏规范标准,导致场所方因不愿意承担此类风险而不提供相关服务。 文化演艺场所的服务水准,和其所提供的主题内容一样,都体现了城市的文明水平。并且,通过文演活动吸引到的全国乃至全球的客流,衍生消费数量往往数倍于文演活动本身。从与观众最为密切的随身物品寄存事项来说,建议从以下方面予以提升: 1、鼓励文化演艺场所配套活动内容对观众全面提供衣物和小件物品寄存服务。 2、主管或相关部门在文化演艺场所或周边设立自助存物柜,并且在尺寸上应当考虑为中小件随身行李寄放提供相应空间。同样寄存服务的空间位置也可从文演场所外延到交通枢纽站点、地标景观、购物中心等地。 3、市级层面出台相对统一的小件物品临时寄存公约或规则,综合寄存人和保管方的权责,对寄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扯皮”情况、自助存物的要求、相关收费和发生意外时赔偿标准等予以规范。 4、现在手机已经普及且实名制,发挥大数据优势既能提高寄存服务的效率,也能规避传统寄存服务中存在的公共和财产等安全风险。

  • 回复日期:

    2023-06-12

  • 回复单位: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 回复内容:

    乌同志: 您好!您反映的建议事项已收悉我局非常重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演出市场、博物馆场所、文旅公共服务的关心,我们将吸纳您的建议,作为提升场所服务、博物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小剧场服务的重要参考。 特此回复。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