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集
我为东平镇加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献一计 已结束发布机构:上海市崇明区信访办公室征集时间: 2024-08-01 至 2024-08-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幸福晚年是老年人的共同愿望。步入新时代,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的追求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更加关注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以及自身在家庭和社会中价值的实现。东平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696人,占户籍人口47.5%,老龄化程度位居崇明前列。为适应老年人时代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和丰富的兴趣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幸福感,助力老年人在“乐学”中实现花样“幸福人生”,东平镇人民政府、东平镇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诚邀请您参加“我为东平镇加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献一计”活动。
一、主办单位
崇明区东平镇人民政府、崇明区东平镇人民建议征集站
崇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二、征集内容
欢迎市民朋友围绕下列问题建言献策,并形成针对性强、符合实际、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1.您认为东平镇社区(老年)学校的作用发挥如何?有否有效惠及老年群体?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安排等方面有否好的建议?
2.垦拓文化和知青文化孕育了东平文化。如何充分发挥平镇社区(老年)学校重要作用,推动东平科普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乐学东平 幸福人生”是东平镇社区(老年)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是我们的坚持,您认为目前老年群众需要哪种类型的课程和活动,在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性、体验性方面有否好的建议?
4.其他建议意见。
三、征集时间
2024年8月1日至8月20日
四、征集应用
对通过以上渠道收集到的人民建议,东平镇人民政府、崇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将及时予以汇集整理,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采纳或留参。主办单位保留对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您的热情参与!
崇明区东平镇人民政府
崇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关于“我为东平镇加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献一计”人民建议征集的统一回复
为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教育课程和兴趣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幸福感,助力老年人在“乐学”中实现花样“幸福人生”,2024年8月5日-8月20日,崇明区东平镇人民政府、崇明区东平镇人民建议征集站、崇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通过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开展了“我为东平镇加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献一计”专项征集活动。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现将有关情况反馈如下:
一、征集情况
本次建议征集活动共收到相关建议31条,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搭建多元学习平台等方面。线上征集活动结束后,镇人民建议征集站第一时间整理汇总,并及时将征集到的建议转送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推动人民建议的成果转化。
二、征集建议内容及回复
(一)高度重视,梳理分类
本次征集到的建议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课程设置多样化方面的建议,共收到建议17条,主要包括:满足老年人不同兴趣(围棋、摄影、园艺等)和需求(养生保健等)开设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等。二是关于队伍建设专业化方面的建议,共收到建议3条,主要包括:安排专业人士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等。三是关于搭建多元学习平台方面的建议,共收到建议8条,主要包括在现有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场所,设立图书室等学习场所,开展嵌入式老年教育;建设更多老年活动室等。另有其他建议3条。
(二)积极采纳,细化措施
针对课程设置多样化方面的建议,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并行。在开设广场舞、健身气功、合唱、书法、绘画、诗歌创作、手工艺等线下课程和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打造空中课堂:推广《申学书院》、云视课堂、金色课堂、上海学习网等市级学习平台;组织专职教师录制录播课,目前有2位教师的《智能手机》课程可在云视课堂进行观看学习。二是多元融合课程打造。坚持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向导,以在地化资源为根,开设五彩梅花“乐学幸福”课程:红色花瓣党建课程:《诗词里的党史》《毛泽东诗词赏析》;蓝色花瓣非遗课程:《崇明土布手工艺品制作》《瀛洲土布》;绿色花瓣生态课程:《花馨溢瀛洲》《居民生态教育读本》;橙色花瓣健康课程:《门球》《太极》《花博邨劳动教育基地读本》;金色花瓣人文课程:《3D民族乐器模造型制作》《江南水韵》《崇明梅花知识普及读本》《建筑文化》等。
针对队伍建设专业化方面的建议,坚持以实现市民“乐学幸福”为导向,组建由3位专职教师、6位居办学干部、16位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课程应用管理,规范设置课程、课时数和上课教师安排。制定《专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职责》,规范教案撰写,加强教学管理。注重对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召开工作例会等方式,从师德师风、人文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开展师训工作,着力打造质、量符合社区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此外,组建由专兼职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年轻党员、社区老党员等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开展健康养生、红色教育等课程;为养老院开设生态种菜、康乐球、诗歌朗诵等公益课堂。
针对搭建多元学习平台方面的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创设服务平台。在党群服务中心城市客厅、烘焙工坊、日间照料等场地,融合师资、课程等资源优势,按照需求开设手工、舞蹈、健身等19门课程。二是共建共享,联动社会组织。一方面,融合区域内社会资源,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乐学幸福”学习点,形成学校---体验基地/学习坊/人文行走线路/学习点---睦邻点三级学习网络。另一方面,整合各类优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与企事业、其他社会教育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乐学幸福”培训学习活动:如与镇妇联协作开展妇女培训;与镇科协协作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与党群服务中心协作开展文艺宣传等活动;与各部门、单位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三民文化村共建市级学习坊等。